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网络建设五年发展(实用)4篇

2024年网络建设五年发展 篇1

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5G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中游网络建设、下游终端产品应用场景构成。其中,上游原材料包括芯片、光器件、射频器件、光纤光缆;中游包括传输设备商、网络优化商、基站天线以及其他配套设备供应商;下游包括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及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及与场景相关产品/服务提供商。

一、5G的逐步落地,中国光模块/器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C&C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光器件市场规模达到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15%,其中中国光器件市场规模约42.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42%的份额。2017年,我国100G光模块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光器件市场规模增长30%达到55.0亿美元左右。随着5G的逐步落地,中国光模块/器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19年将达到约85亿美元水平。预计随着中国5G投入商用,基站建设中对光模块的需求提高,到2020年中国光模块/器件市场规模达到110亿美元。

二、我国芯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芯片和模组属于集成电路的一部分。2013-2018年,我国芯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6532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为2519.3亿元,占到全年总值的38.6%,居三业之首;集成电路晶圆业销售收入为1818.2亿元,占到全年总值的27.8%;集成电路封测业销售收入为2193.9亿元,占到全年总值的33.6%。

三、射频前端模块市场增长强劲

近年来,射频前端模块市场增长强劲。一方面,2015年全球4G终端出货量占比跃过50%,渗透率的提升保证了之后两年的成长动能;另一方面4G到5G的演进过程中,射频器件的复杂度逐渐提升,射频器件的单部手机价值量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射频器件行业出现较快的增长,射频器件行业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9%。2018年,我国射频器件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增速超过10%。

四、中国光纤光缆产量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推动,中国光纤光缆产量不断提高。根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光纤产量为5.34亿芯公里,其中中国产量为3.47亿芯公里,增长15.67%,占全球份额的65%;全球光缆产量为4.92亿芯公里,其中中国产量为3.07亿芯公里,同比增长16.29%。2018年,中国居民光纤宽带入户率进一步提高,推动我国光纤光缆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光纤产量约3.83亿芯公里,光缆产量约3.32亿芯公里。

五、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快速增长

市场前景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在直接产出方面,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2024年网络建设五年发展 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红利接近天花板,中国科技产业的这一波“直道高速竞争”接近尾声。无论大公司还是创业者,都在探索新技术和新机会。

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将进入一个 2-5 年的“分水岭”过渡期。这里面将没有明确的先行者指引,没有可以循规蹈矩的路标和方向。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同时也遍布陷阱。

对大公司而言,未来 2-5 年的分水岭,将会决定在下一波竞争中,你的起跑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甚至有无参赛机会;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场不期而遇的剧变,可能是碾碎你创业梦想的杀手,也可能是你超越大公司成为新领军者的机会。

当互联网下半场遇上消费升级

从 宏观大环境来看,2016 年国民经济延续 2015 年的中高速增长,GDP 增速难以逾越 7% 大关。与此同时,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率逐年提升,2016 年上半年达到 73.4%,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创新与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显现。

互联网行业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创新与居民消费升级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互联网在经历五年高速发展后在 2016 年进入了深水区,互联网用户增长率明显放缓,中国遇到网民红利危机。

截 至 2016 年 6 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 7.1 亿,51.7% 的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网民增速连续下降至个位区间。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这一波网民增长浪潮伴随着高度的移动化同步,移动网民覆盖率已超过 90%,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五亿,网民“移动升级”的红利空间也已触顶。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国互联网产业将从一二线城市网民红利驱动的规模性增长模式,必然转向新方向。今年的互联网科技相关行业呈现出新的变化:

曾经疯狂补贴、跑马圈地的出行用车 O2O 在合并和政策改变下格局已定,而短途出行领域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明星项目。

AR / VR 和人工智能成为热门概念,围观者震撼于机器人超越人类,创业者仍在探索具体应用和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内容付费产品出现,在求知欲和危机感驱使下的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知识买单,而在免费时期积累了粉丝的大中小V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将内容变现了。

直播、短视频、网红、二次元……争夺着消费者稀缺的注意力,在乱象丛生的繁荣与浮躁中是否蕴含着泡沫和危机?

……

分水岭新常态

我们看到快速增长后的细分市场仍有机会,巨头与独角兽呈“攻守之势”,形成了分水岭“守、攻、升级、创新”的新常态——

守:存量市场再无偷袭机会

随着分水岭到来,增量用户的获取将更为困难,更多完成了市场布局的巨头和独角兽必然将重心从“拓展新用户”转为“精耕老用户”,守住价值越来越高的存量市场。对于新入局创业者而言,在基础和时势都不占优情况下,极难获得空间。

攻:出海,下乡,二次元

在守住基础同时,增量市场机会将主要出现在三个方向:海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中国三四线城市和村镇;以二次元等为代表的新生代细分用户族群。说到底,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新红利市场,只是开拓他们要比过去最优市场用户难很多。

升级:精耕用户存在价值天花板

在存量用户升级上,大公司和独角兽更具优势。但除非发生模式创新带来的产业链扩展,例如从出行到快递,否则纯粹的精耕存量用户挖掘新消费潜力,会很快遭遇天花板。

竞争的核心是用户时间。在每天 24 小时的“自然法则”下,提升单位时间用户转化价值和增加用户使用粘性同样重要。

创新:大公司的“势”,小公司的“专”

大公司和创业者都必须考虑分水岭之后的世界。下一波技术浪潮将必然主导全新的竞争格局,而在分水岭“混沌期”,所有参与者都将不同程度完成新技术积累的商业落地探索。

巨头和独角兽具备同时多个领域探索新技术的能力,将拥有“势”的优势;而创业公司必须也只能拼快和专注。在这场错位竞争中,新技术的并购和投资将更容易发生。

分水岭之危

我们观察到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期屡试不爽的创业法宝开始失灵,分水岭危机显现。

“价格战”

没有任何企业愿将自己拉入价格战中。只是在分水岭之前的增量用户竞争中,价格战往往是吸纳新用户的最简单手段。

但在网民红利触顶的分水岭期,企业面对的将是拥有一定互联网经验的“非小白用户”,甚至资深用户。低价在产品购买要素中的位置将会降低。

“病毒式营销”

随着整个科技和互联网用户群体的“老化”,整个用户市场对新产品的好奇心和尝鲜精神会逐渐降低。用户在渡过早期选择阶段后,会优化精简自己的同类产品使用重复度。

对于新产品而言,仅靠概念性炒作和社交链条病毒式营销模式,将越来越难“骗到”这些互联网老手。

“预装式推广”

新产品基于新手机预装的渠道推广,在分水岭期将遭遇冰火两重天。小范围看,在三四线甚至村镇用户的增量市场中,这一模式依然有助于产品拉新;但在更大范围的互联网存量网民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喜好,预装对老用户的影响越来越低。

“统一的供给模式”

分水岭带来的整个市场用户群“换血变慢”,另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用户随着体验增多,产生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对于任何基于内容和服务的产品平台而言,统一供给和分发模式将遭遇严峻挑战。而整个互联网的信息爆炸将会加速用户的需求分化,这也是分水岭期最为明确的一个用户需求变迁。

分水岭之机

然而,上一波红利衰退之时也可能是新的红利到来之时。把握分水岭的机遇会成为新阶段的制胜关键——

技术 +:创新提速的三级火箭

新一轮技术迭代将以“集群”形式涌现,在未来 2-5 年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云计算及基因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商业”窗口将逐渐打开。

无 论大公司还是创业者,在分水岭技术迭代周期里,冒进和迟缓都是危险的,甚至冒进要更危险一些。合理做法是选择与自己公司和所处行业耦合高的新技术方向,先 保持合理投入;在获得“技术+产品”融合突破后,可以提速;在获得“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进一步融合后,可以全力冲刺。

市场 +:成为消费升级的攀登者

在整个宏观经济下行和分水岭迷雾中,消费升级将成为未来2-5年企业维持上行商业收益的关键现金流。其中时尚、健康、品质生活等消费诉求,将直接带动单次消费容量。

全行业产品都应在这一轮浪潮中抓紧“向上爬”,尽可能完成品牌升级,打造产品品质,乃至形成一定得文化印记。已经有用户基础的产品平台,可以尝试向更高端消费群体延伸。

数据 +:成为用户的知“心”朋友

用户数据挖掘将成为产品核心能力。随着挖掘工具的普及和全行业数据化程度提升,这一趋势讲从大公司向独角兽甚至创业公司扩展。

谁在这一波分水岭周期里更好完成用户数据沉淀和挖掘,在未来的竞争中,就可以取得更高效的需求匹配能力和服务品质。

创业 +:成为资本和巨头的“生态拼图”

资本在分水岭期会更在乎项目接盘可能性,因此成为大公司的生态拼图或技术方向上的“价值点”,更容易获得投资青睐。

未来 2-5 年,全球和中国创投将进入一个整体守稳,但随时可能“引爆火山”的不确定阶段。烧钱投概念的时代短期内不会复现,投资者会更冷静的聚焦在离未来更近的领域,包括大数据、VR / AR、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等方向。

2024年网络建设五年发展 篇3

未来互联网发展肯定是越来越快,越来越与各行业紧密融合,因此我们必须跟上趋势,顺着风向前行,互联网大佬马云曾说过,“在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不热了,太冷了”。专家分析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1、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2、“互联网+”服务商逐渐崛起。

3、第一个热门职业是“互联网+”以及网络安全技术。

4、“网络安全”职业培训开始兴起。

5、中大小平台型电商再受热捧。

6、供应链平台更受企业重视。

7、O2O会成为未来互联网企业首选。

8、创业生态圈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

9、加速传统企业的并购与收购,企业互联网普及化。

10、促进部分互联网企业快速落地。

互联网离不开网络安全,因此,网络安全也变得极为重要。“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

​同时未来智能手机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彻底改变了我们沟通和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智能手机用途迅速多样化了,适应社会不同阶层的应用正变得敬而远之,这些应用涵盖从购物、护理、与无人超市沟通到交通等等,所以年轻人选择互联网行业是绝对正确的。

2024年网络建设五年发展 篇4

我觉得未来五年,科技的发展趋势是最明显的,其次地产,其中这五个板块的发展趋势最明显。

1.

云计算:政策推动5G加速发展,云产业链需求上行

政策推动5G等新基建提速。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并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月6日,工信部在加快5G发展专题会上也提到,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疫情刺激云计算产业链景气度爆发。未来随着5G网络建设加速,5G下游应用将带动流量爆发,拉动云计算需求增长。而受近期疫情影响,更是使得云办公等需求激增,云计算产业链景气度有望爆发,特别是上游的括服务器、IDC等,近期部分龙头公司的年报业绩预告/快报也显示了行业景气的改善。

2.

半导体:台湾龙头个股营收超预期,显示行业景气度向上

台湾龙头个股2月的营收增速超预期,行业景气继续向上。台湾龙头公司2月营收增速数据公布,南亚科、瑞昱以及稳懋的2月增速分别从1月的5.7%、15.6%、60.5%提升至34.4%、38.9%和78.0%;环球晶圆负增也进一步收窄;整体呈现高景气局面,显示行业订单饱满,景气继续向上。

A股市场风格仍未到切换之时,未来继续看好科技主线。A股近期受海外市场波动的影响,短期市场风格阶段性均值回归,但系统性风格切换尚未到来,中期继续看好科技成长主线,主要原因如下:1、宽货币环境将持续。2、新发基金(特别是大量科技类新发基金)继续带来增量资金涌入。3、再融资放松周期来临,科技成长最为受益。4、受政策催化影响,新基建相关板块将持续迎来资金投入和市场关注。

3.

游戏:疫情带动线上游戏活跃度大幅提升

疫情带动线上游戏活跃度大幅提升。一季度受疫情的影响,居家隔离使得用户将更多的娱乐时间转向线上,游戏业务板块活跃用户大幅增加,流水也有较大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2020年1月初和2020年春节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分别为35.9亿元、38.3亿元和47.7亿元,2020年1月初较2019年春节增长6.69%,2020年春节较2020年1月初增长24.54%。作为春节期间流水第一高的游戏王者荣耀,2020年春节微信指数峰值增长了79.8%。

一季报业绩预告数据亮眼。当前部分游戏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已经公布,游族网络净利润同比增速在80%-100%之间,姚记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速在150%-230%之间,昆仑万维净利润同比增速在33.7%-58.7%之间。

4.

地产:政策与货币双宽,优势公司进入配置窗口

房企销售和土地供求大幅走低,龙头房企优势再凸显。根据 CRIC 公布的房地产企业百 强销售数据,2 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同比下滑 44.2%,1-2 月合计下滑 23.8%。按 照梯队分段来看,top10、top11-30 房企对应单月增速分别为-23%、-48%,远优于 top31-50、 top51-100 同比-60%和-73%。土地供求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2 月全国 300 城土地成交宗数环比减少 10%,土地出让金环比减少 16%;拆分一、二、三线来看, 一线土地供求环比走高,二线基本持平,但低线级城市明显降温。

货币条件与调控政策望迎来双宽,优势公司进入配置窗口。2019 年 Q4 以来,地产销售 和投资端的稳态有所弱化,今年年初在疫情影响下,地产链又进一步降温。过去 3 年,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针对地产行业的调控始终以稳为主。当前,一方面是内外 部需求正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地产链的降温以及地方财政压 力与日俱增,货币条件与调控政策望迎来双宽,看好后市地产板块相对收益。

重要中观数据跟踪

来源:金融界网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