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2024年对网页版式设计的评价(热门5篇)

对网页版式设计的评价 第1篇

关键词: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案

一、整体教学目标及分级教学目标

钢琴即兴伴奏编配课堂上,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专业方向看,不仅有钢琴主修生,还有大量声乐主修生及器乐主修生。开课前,应了解所有学生专业方向,如: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对惠州学院音乐系11级钢琴即兴伴奏课学生专业进行了初步调查,班级学生钢琴水平处于分化状态:40个学生中13个为钢琴主修生,3个器乐主修生钢琴键盘熟悉程度较低,剩下的都是声乐专业。此班钢琴即兴伴奏课不仅需设置整体目标,还需根据不同人群安排分级目标。

整体目标:18周课程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人人都敢弹(3个升降号以内的调),即兴伴奏之所以为即兴,就是要拿谱即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是学生一个学期应掌握以下技能:对3个升降号以内的调位置熟悉,能在调上弹出主旋律和骨干和声。其次是学生掌握自己较固定的织体模式,每首乐曲分为主题段和段选择至少两种织体,建立自己擅长的两种以上织体模式。

分级目标:由于钢琴即兴伴奏课堂上学生钢琴演奏程度不一,只有整体教学目标无法发挥所有学生的潜力。针对钢琴主修生可以有较高的要求,如:必须在织体模式上多样化,能在较多的调上配弹,可加入一些具有技术难度的华彩等。针对非钢琴主修生则可较低要求:运用能掌握的简化织体区分出不同段落的情绪状态,完成即兴伴奏配弹。

二、有效的设定学期教学方案

(1)以调的增加推广配弹模式。先把要配弹的乐曲在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上演奏,C大调学生都比较熟悉,先配弹好和声级数并设计好织体,在C大调上演奏好了,就可以开始把这一模式推广至其他调上演奏。以大调的调号为例,可从调号较少的调依次向调号较多的调上推广。如:先推广至调号较小的调:C大调及关系小调a小调,调号为一个升降号的调:F大调的关系小调d小调,G大调的关系小调e小调,调号为两个升降号的调:D大调的关系小调b小调,降B大调的关系小调b小调以及调号为三个升降号的调:A大调的关系小调#f小调,降E大调的关系小调c小调。也就是说每配好一个歌曲,就把这一模式移至其它调进行调性练习。这样经过十八周的重复和强化,就能较好的把握三个升降号以内的调性骨干和弦的位置,熟悉的配弹。

(2)建立擅长的织体模式。伴奏织体虽然可以有成千上万种,但是每个人以实用性和适用性为中心则应建立起自己较擅长的伴奏织体。教师也可在课堂上从简到繁做出配弹示范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例如:《沂蒙山小调》的配弹中建议非钢琴主修专业的学生以较固定和简单的和弦织体,四分音符为单位组织和弦甚至一个小节运用一个柱式和弦琶音。程度高一点的学生可采用密集的半分解和弦,以八分音符为主。钢琴主修生可以采用较华丽的伴奏织体形式作为常用模式。如:开放式的全分解和弦及快速跑动,双手交叉式的伴奏型等。

(3)设置段落对比模式。每一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段落,也涉及到不同的情绪变化。在即兴伴奏教学中,提醒学生感受不同段落间的对比,并把它从伴奏的织体及演奏中表现出来。例如:教会学生在配弹歌曲时根据音乐的特点设置一个较平静的主题段织体模式和较热情的织体模式,或是激情的主题与柔美的中段等等。即兴伴奏编配过程中,伴奏者从织体上体现出不同段落间的对比非常重要,通过织体区分和演奏对比可以铺垫和凸显出歌曲的,有效烘托演唱者的歌唱。

(4)伴奏中华彩的润色。对于钢琴主修生来说可以很好的发挥自身钢琴演奏技术优势来给钢琴伴奏润色,这种华彩润色也可以有一些固定模式。例如:在的长音处对于音响的填充可以运用自己较擅长的技术进行配弹:快速跑动的音阶,华丽的琶音,双手八度托卡塔式的演奏及震音等形式。

(5)和声配弹的渐进学习模式。即兴伴奏对于和声的安排应当遵循由简到繁的渐进学习模式。即兴伴奏教学目的是培养即兴配弹能力,即拿到乐谱就能弹,要敢动手弹。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编配完美的和声,估计大多数人都无从下手。钢琴主修学生尚且有对首调概念模糊和对和弦位置不熟悉的情况,非钢琴主修学生就更不用说了。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果总是要等到完美和声配弹才敢动手弹的话,学生们可能很难拥有自信去尝试即兴了。因此,首先我们找出骨干和弦Ⅰ、Ⅳ、Ⅴ级,用这三级和弦配完整首乐曲,并在每个调练习这三级和弦配弹。等到一首乐曲已经能顺利配弹这几级和弦后完成伴奏,可以再增加Ⅱ、Ⅲ、Ⅵ级等色彩性副和弦以及七和弦、重属和弦等。但是,不能很快找到每个调的骨干和弦进行即兴配弹的学生,建议先不考虑其他和弦,而以简单的骨干和弦完成钢琴伴奏配弹。

对网页版式设计的评价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审美能力;提升策略

我曾遇到这样尴尬的局面,一次邀请美术教研员来听信息技术评优课,内容为“贺卡的设计”,听完课后美术教研员委婉地提出:“以后这种课不如让我们美术老师来上,你们掌握的技术我们美术老师都会,何况我们有美学功底,指导学生设计的作品更出彩!”一席话说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本来就存在的职业危机感瞬间爆涨起来,这种危机来源于教师自身美学知识的欠缺,美学知识的缺乏导致即使我们掌握了所有的技术,做出的作品也未必会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同样在缺乏审美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很难做出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另外,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将教学内容定位于技术的层面,而忽略了美学知识的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同样呼唤美,让学生感受美的境界、美的情操,潜移默化地美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美学的作用

1.教学内容体现科学之美陶治情操

科学美是建立在自然美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美及其内在规律的真实反映。如:在进行VB程序设计体验时,利用函数绘制出既遵循一定规律又自由变化着的几何曲线,如同五彩的花朵在屏幕上绚丽绽放,不得不令我们赞叹:“真是美不胜收啊!”再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苏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为例,在谈到“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时用专门的篇幅介绍了有趣的象形文字“东巴文”,由此学生们了解了古老的纳西族文化——东巴文化,通过对东巴文输入软件的实践,体会到象形文字在语义表达方面意会的独特之处。科学之美悄悄潜伏在教学内容的细枝末梢,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同时有一颗敏感纤细的心去潜心发掘、细细体味,捕捉科学之美,并将这种美与学生共享,产生共鸣,陶冶情操。

2.教学手段体现形式之美吸引学生

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之一,它们也是教师教育能力的延伸。通过最完美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与计算机各自的特长,使计算机的教育功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审美的享受。如:在一次公开课设计中,我原来设计的方案是这样的引入“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今天我要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套冬天的服装。”语言平淡无奇巧,效果波澜不惊。后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和同事的帮助修改后方案:课前播放动画唯美动画《雪人》,看着美丽的大雪纷飞的画面,听着“雪一片一片”优美旋律,冬天银装素裹、冰冻寒冷的意境全部烘托出来,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听着范晓萱的雪人,让人感到寒冷的冬天来了。同学们,你们过冬的衣服都准备好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photoshop为自己设计一套冬衣,让每位同学都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营造出冬天美的意境再加上充满人文关怀的美的语言,充分激发学生为自己设计冬装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同学积极参与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作品设计评价体现设计之美提升美感

作品设计要涉及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平面设计通常会使用到图片,图片具有一定的面积,它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有研究认为,图片的视觉冲击比文字强85%。它具有吸引阅读帮助理解文字的作用,还能使平面版面更加立体、美观。图片怎样摆放好看,怎样才能和文字结合,怎样才能保持平衡,都需要丰富的美学知识和细心的研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学习电子作品的美学构成,在自身制作作品和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评价作品的过程中补充美学知识。在成果展示评价时,如果教师能丰富自己的美学知识,根据“构图、色彩、文字、节奏、艺术感染力”等方面制定体现审美的评价量规,那么,学生的评价会有规可依,在评价时就有了思考的维度和方向。

4.教态体现仪态之美潜移默化

教师的教学仪态是教师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信息技术教师的仪态要稳重大方、自然从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要求我们讲授同时操作计算机进行演示,有些老师往往不注意自己的教态,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完美,缘于上课时长时间保持这样一种姿态,给人没有精气神、教态不大方之感。如果讲台过低的话我们可以调整显示器角度,或用感应笔进行ppt演示,这样就不用把教师的活动范围局限在讲台四周了。完美的教态是教师完美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充满教态美的教师,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和审美的魅力,用这种魅力润物无声,不知不觉中内化成学生的体态之美。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升师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在生活中积累美学经验

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率先提出:“美是生活”的学者,他认为美来自生活且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美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本身就是一堂美学课,我们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思考就会发现许多生活中的美学问题,例如,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看宽屏幕,为什么公司logo喜欢用红、蓝二色?这些问题都蕴含着色彩、比例、线条等美学的基本问题,多观察,多思考,培养自己发现美的眼睛。事实上,每件物品都蕴涵着美,我们要加强观察,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辨别美的慧眼,每一次从生活中发掘美都是一次小小的寻美之旅。

2.学习专业的设计美学

学习美学知识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前人为我们总结了许多伟大的理论,这些宝贵的财富是给我们的捷径,是巨人的肩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多了解、多学习研究。例如:怎样在平面上放置图片?平面设计学告诉我们最清晰简洁的做法就是利用版式上的线条,将图片放置在版式的上下左右四边,借助边框的稳定感来固定图片等,这些经验将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富美感的作品。

3.丰富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使人具有更强的美感

人对于眼前的事物却有很多的想象,进化的大脑可以在一瞬间对一件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联想。如:看到红苹果,也会想到满树的果实,鲜红的太阳,而牛顿却因其发现了万有引力。人类丰富的思维能力,让美的事物有了更多的内涵。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美学知识进行思维,让人类不仅能进行各种联想,还能对美的知识进行定义和符号化的归纳、经验总结等,人类非常善于把对美的欣赏进行转化,并使欣赏范围扩大,即积极主动地对美有一种主动性的创造活动。

信息技术教师懂一些美学原理,提高自己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能适时使用一些美学知识来渗透我们的课堂,准备有创造力和美感的教学设计,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告别枯燥、单调、乏味的工科标签,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生机,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制作出的作品也不再是各种元素或效果的简单堆砌,使之更有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日常课堂提升审美能力,把学习当成享受美的一种历程。

参考文献:

[1]陈韵鹦.美学其实很简单.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05.

对网页版式设计的评价 第3篇

讲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把故事的细节讲清楚,并通过恰当的动作和表情把故事讲生动。

2.能专注倾听,并根据标准恰当评价。

教学重难点

讲故事时能适当丰富故事里的细节。

课前准备

1.提前几周布置搜集我国有名的民间故事的作业。

2.选择一两个喜欢的故事,把故事的大概情节记下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阅读链接,聚焦经典片段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在课内学习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在课外还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节课,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间故事,要和大家分享。你准备的故事题目是什么?

2.根据学生分享的民间故事,来连一连经典情节。

《梁祝十八相送》

双双化蝶《八仙过海》

,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

,同游蓬莱

3.根据课文里的插图,说说是哪个民间故事中的经典情节。

4.民间故事里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情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民间故事里的经典情节。

板块二“添油加醋”,展开故事细节

1.《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已经在课本中读到过了。如果我们再来讲这个故事,要让听故事的人有一点新鲜感,可以来一点儿小创作。(出示文中的提示,请学生读第一个提示,引出两个细节:“初次相遇”“织女纱衣”。)

2.找到课文中相对应的片段,读一读。

“初次相遇”: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织女纱衣”: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他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细节,用上“小锦囊”。

(1)“初次相遇”:牛郎织女说了什么?

(2)“织女纱衣”:出示普通纱衣图片,引导想象仙女的纱衣有何特别。

4.请生交流。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并形成“添油加醋”的标准。

好的故事我来评(一)“添油加醋”

了吗?,1.添加人物对话,

2.添加事物描述,

,符合人物特点,一颗

符合故事发展,一颗

故事说得有创意,一颗板块三“手舞足蹈”,演绎故事画面

1.讲民间故事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添油加醋”,有的时候还可以“手舞足蹈”。请生读第二条提示: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表演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的情形。

2.找到课文里相对应的语段,读一读。哪些地方可以加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3.请生边讲边演。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形成“手舞足蹈”的标准。

好的故事我来评(二)“手舞足蹈”

了吗?,1.配上合适动作,

2.配上合适表情,

,符合人物特点,一颗

符合故事发展,一颗

故事说得有创意,一颗板块四对照修改,评比故事大王

1.借助评价表,先自我评价课前准备讲的民间故事。修改后,尝试再讲。

好的故事我来评(一)“添油加醋”

了吗?“手舞足蹈”

了吗?,1.添加人物对话,

2.添加事物描述,

1.添加人物对话,

2.添加事物描述,

,符合人物特点,一颗

符合故事发展,一颗

故事说得有创意,一颗

2.小组内轮讲民间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并相互评价打星。推选出得星最多的同学,参加班级的讲民间故事比赛。

3.各组代表讲故事,继续借助评价表评选“民间故事大王”。

4.好听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可以回家讲给家人听,请家人也来评一评。

教学资料

对网页版式设计的评价 第4篇

教学网站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如下:1.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方便学生学习;2.能够为学科教师提供网站管理的能力,如学生的注册,对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增加、删除、修改);3.能够提供往届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4.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相应的信息存储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信息、教学参考资料、教案和课件较方便地到网站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或自己收集到的学科资料方便地到网站中。5.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下载,如相关教学资料、软件、课件等;6.开辟学生论坛、教师答疑,供师生交流;7.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论坛的管理。

艺术设计学科的考核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除理论课外,大多以相关课程的作品设计为主,实践性强,很少有试卷形式。所以设计教学网站要以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料和优秀设计作品、拓展知识、解决学科重点难点为主。

二、教学网站呈现方式

一个优秀的教学网站,它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和详尽的,而它的呈现方式则应该是跳跃的、灵活的。所以在跳跃式地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非常注重知识的导航,即随时为学习者提供整个网站的知识结构引导;使学习者始终知道自己目前所学习的部分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的前后相关内容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习者不会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航。

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网站一般应包含如下的导航按钮: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重点和难点、教学课件、电子教程、常见问题解答、优秀作品、素材图片、相关链接、在线交互等。

三、网站视觉效果设计

网站的视觉效果设计应由美术教师与学科教师一起完成。一个良好的视觉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访问网站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增加亲和力。网站的视觉效果设计包括网站版式、色彩和字体等方面内容。版式设计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谐与美。经过精心规划的版式不仅让网页浏览者阅读方便,迅速地找到所需的资料,也是内容主题明确的重要指针。色彩是艺术表现的要素之一,在网页设计中要根据和谐、均衡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网页颜色。网站的色系是浏览者整体的视觉观感,包含了网页的底色、文字字型、图片的色系、颜色等等。文字字体的设计,最好的选择是以所有浏览者都能看到的常用字体为主,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少见的字体。另外在设计字体时还要重视网页形式语言与网页内容、学科特点的关系,更好地突出网站的主题。

四、教学网站的交互性分析

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道理、掌握技能,具备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一个完整的教学网站中,一个功能完善的交互平台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网络技术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多种交流手段。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让学习者借助网络通讯技术在交流互动中有效地进行学习,已成为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在网络教学设计中把握网络环境下互动活动的特征,设计恰当的方法,使学习者在与媒体、教师及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网站中最常用的交互方式是BBS。这是一种比较好的非实时交互方式。在BBS上可以进行单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交互,集思广益。而且交互的内容可以在网站上得到完整的保留,方便其他想了解该方面内容的人员检索阅读。当然,根据教学网站教学内容的不同或使用者的应用习惯不同,还可以采用E-Mail、MSN、QQ等模式来实施交互。使用何种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建设教学网站时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

五、对教学网站的更新管理和反馈管理的思考

一个教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学网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并不意味着教学网站建设的结束,它只意味着网站建设工作进入了另外一个维护管理的阶段。教学网站的后期维护和定期更新工作与网站搭建工作同样重要。由于学科知识在不断地更新进步,教学网站也应该不断更新,把最先进、最前沿、最权威的知识带给学习者,这样才能使学习者保持对教学网站的新鲜感,并切切实实地掌握到最适合自己、最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知识。

随着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已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教师建立学科教学网站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学科的网站建设既要遵循网站的一般原则,也要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只有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有针对、有目标地建设功能合理的教学网站,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对网页版式设计的评价 第5篇

关键词:版式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83

文献标志码:A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环节,是平面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版式设计课程越来越受到各个艺术专业高校的重视,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日益提到日程上来,进行课程改革的比较早的学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顺应学校教学改革大方向,笔者申请了版式设计课程教改立项,现已结项,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首先,明确课程教学目的以及课程性质地位,版式设计是建立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图形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1] 。学生学完这门课,就要进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与后面的专业课程联系很紧密。一个版面的成败决定了一个设计作品的成败。如果创意平平,但版式做的比较好,还可以算是一件作品,最起码信息传达清晰有序;如果创意很好,但版式一塌糊涂,不分主次,那作品肯定是一件失败的作品。当然,笔者并不否定创意的重要性,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课程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学生挑选合适教教材。大部分国外的版式设计教材没有系统的理论讲解,只有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和零碎的知识,不太适合国内教学;而国内的教材又都差不多是讲了一大堆道理、规则,看的时候也头头是道,具体设计时还是不明白怎样排版。直到看了辛艺华主编的教材《版式设计》之后,觉得豁然开朗,教材内容先后次序的安排是按照排版的实际操作的先后次序来安排的,每一章节后边都安排相应的习题,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本章节的理论知识,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通过最后的作业把前面的知识再巩固一下,是一本比较好的教材。

当然,作为课程改革,我们不能只参考一本书,课改组成员共同努力买了很多国内外跟版式设计相关的书籍:日本佐佐木刚土《版式设计原理》、《英国版式设计教程高级版》、《格栅系统与版式设计》、《美国设计学院用书: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等[2-3]。把课程内容进行丰富与完善。并通过小组讨论把作业细化分,把作业的数量、要求、以及相应的章节,列成表格在第一节上课时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这五周他们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内容定下来之后,下一步是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大家都在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等,但刻意地强调某一种方法,都有点偏激。笔者认为,在不同的阶段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

1.多个老师结合讲同一门课,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讲课风格。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由课改组的老师分开给学生讲课,一个老师讲一个章节或者两个章节,这样学生在听课时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听课效果也会好很多。课程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演示设备,制作了完备的演示课件,教学思路更为清晰,教学程序与课程组织、教案表述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2.采用边讲边练边评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编排中。每讲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有相应的练习内容,每一个习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本章节内容来设定。前一天布置的作业,在下一次上课时打印出来,由老师带领全体学生来共同评讲、讨论作业的问题、优点以及下一步怎样修改。学生在讨论中就把各种设计中遇到的问题铭记在脑中了,在他们自己做的过程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另外,集体评讲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一主题每个人做出来的版式都有微妙的变化,这样有利于鼓励学生对版式做不同角度的尝试,使每个参与者都能直接感受版式设计微妙变化,拓展设计思路。

3.在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强调大量草图的绘制,快速方案的练习,系统性的综合设计观等,推行师生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分析优秀版式作品时,让学生都参与到分析当中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起到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学生做作业时先让学生用手绘草图的方式展现设计方案,通过小组讨论把最好的一个草图方案做成正稿(如图1)。图1中,左边是4个草图方案,左下的草图方案是比较好的方案,把其做成正稿。

图1作业过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