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交互网页怎样设计(推荐)5篇

2024年交互网页怎样设计 篇1

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 缩写 IxD 或者 IaD),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人造物,即人工制成物品,例如,软件、移动设备、人造环境、服务、可佩带装置以及系统的组织结构。

就读学生感想

NO.1 Carneg ie Mellon University

我的感觉CMU的交互非常看重documentation也就是你的设计文档,着重解释你的设计思路以及你设计的产品是如何优化用户体验的。

建议在做自己项目之外没事可以多写写博客分析一下先流行的app在交互上的成功与不足,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思辨,也可以作为portfolio很好的一部分。同时可以去看一下设计学院学生的作品集,分析下他们风格或许有很大帮助。

NO.2 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有Frog、Method Design、Adaptive Path的资深师资和IDEO的系主任、加上旧金山湾区的设计资源,恐怕大部分研究所都没有这么得天独厚的资源让设计师打下扎实基础、形成人脉网络与各种专业的冲击。

相较于从人机工程、软件开发、工业设计、视觉设计、媒体艺术、批判、创新设计衍生出来的交互设计学校,这应该是第一个“比较原生”的互动设计系所,或是说第一个针对互动设计打全面性基础的地方。

NO.3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总体来说,帕森斯设计学院的作品集要求并不是你的“美术基础”,而是多样性以及创新性,是否CREATIVE!!! 是最重要的,所以不是你在外面找个美术老师,教你如何画画,上色就能考上,除非你想报考罗德岛的艺术专业,否则帕森斯的话,玩儿的是创意,美术基础从零到能考上,在正确的指点下,几个月还是需要的。

1.你现在可以没有基础,找帕森斯毕业生开设的辅导班来教授你,网络辅导是足够的;

2.一般零基础需要几个月的辅导时间来提高;

3.作品集是综合要求,所以很多样得会做。

这个学校只适合对设计或者艺术真正感兴趣的人因为真的很苦,熬夜,通宵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没有激情和动力是撑不下来的。校方曾在教育展上给出申请的建议是:要强烈的诉说自己为何选择Parsons念的理由,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都要好好的表现出来。”

NO.4 Pratt Institute

“它是纽约历史最悠久的世界级院校,也是艺术家的造梦天堂。”

有些学生进了普瑞特但托福没有100分,原因如下:

第一呢,是因为你非常幸运,这学期没有足够的学生申请普瑞特,所以他们需要学生,所以他们接受了你,不然咧! 要是这学期有足够的学生申请普瑞特,他们就会先踢掉托福不够的…

第二个理由就是你的作品集真的太赞了,让他们觉得非收你不可,不管你的英文是好是坏(因为反正你都得先考入学的ESL考试,然后上普瑞特的ESL英文补救课程)。

教授不会真正教你东西的,他们使用非常美式的教学,让你拥有自己的思想与点子,但是当你的观念不是很好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还有,他们总是告诉你要自己去念书,所以我大部分都是从书上学,而不是跟教授学的,不过我真的有些在设计上的好点子是从教授那边学到的。

国际学生依法是不能在学时打工的哦!不过如果你拿的是H1签证,或是学生实习课程时,你才有办法在大苹果市工作,对于主修CGIM-3d动画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在大苹果市找工作真的不容易!去洛杉矶找工作还比较轻松,不过如果你专业是网页设计,我告诉你,根本不用找工作啦!工作会自动来找你!

NO.5 Savannah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

1、Do you have anything to tell me? About yourself, like, education experience...

面试官刚上来就问我有没有可以跟她讲的,关于自己的事情。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就读的学校以及任何你觉得有趣有特点的事情。

2、你为什么选择SCAD?请给我两点理由。

这个问题要围绕着你对SCAD的research,结合自身情况来说。比如SCAD的某知名校友是你的偶像人物,或者SCAD某个专业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啥的。

3、能不能说说关于XXXX(我提交的一个作品)的事情?是什么给了你启发让你想出这样的设计?

请各位同学牢记自己给自己作品起的英文名字,要迅速地反映出来面试官问的是哪一个Project,因为她的电脑是背对着你的,不会让你看到。至于启发,稍微说点有影响力有深度的设计师或者设计品就好。

4、你认为你所提交的作品中哪一个是最好的?

一定要说第一眼看上去就最好的作品,最好讲讲设计过程和反响,可以扯一些自身挑战或者社会问题。

5、你说过你有半年的国外交流经历,请问在这半年中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

最好说语言。应对的方式是,我的室友都是外国人,我跟她们as much as possible地进行对话,并参加了一些clubs,来提高我的语言。如果没有过国外交流经历的同学,我猜测她大概会问去外地读书的挑战,可以讲homesick或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方式的不习惯等等,解决办法就自己编一些,反正最后是解决了。

6、你觉得你身上突出的优点是什么?请讲两个。

最好说学习能力强有洞察力。

7、最后给你一分钟,请你跟我讲讲与专业无关的,让SCAD给你录取的理由。

泛泛地说SCAD的优势和我想来读书的愿望,但面试官显然不太满意,她又强调了一遍任何来SCAD的人都是这样想,请讲讲apart from your major的理由。我就说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并不富裕,我从高中、本科到研究生一直都拿到很好的rank,为了给他们一个better life。我希望SCAD也能给我机会让我在US实现梦想,报答父母。

NO.6 New York University

喜欢NYU的图书馆,十楼的研究生刷卡才能进自习室,可以说话可以吃东西,有沙发有板凳,有阵子我们闺蜜聚会都改到那里去了。六楼的刷卡自习室桌子大、隐私好,一人一个台灯。各个走廊都有沙发凳,坐着看中廊爽爽的。

你慢慢会发现ITP内部有不少小流派,有人想要做digital artist,有人想要成为creative technologist, 有人想要做一个有商业前景的产品做自己的business,有人想要做DJ, 有人想要做儿童教育……不管哪一种人,ITP都会提供海量的机会。

你的责任就是在第一年里面,不停的尝试,然后在第二年的时候,定下自己的方向。想要做artist的人就会开始更多的接触artist, 会去拿作品pitch gallery exhibition; 想当creative technologist的人,就会去接触大公司的media lab directors, 会学各种各样的技术,学习如何应用ITP的东西到商业世界;想要开Business的人,就会拿着一个idea参加各种start-up competition, pitch fund......不管如何,首先给自己OPEN的mind,敢于去尝试,然后专一的走向自己最为之激动的那条路。

如果你对你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产生了兴趣,那也不要怕,大胆的上,技术不会是问题,老师同学会帮你一起攻克,你只有在你有兴趣的领域里,才能被激发出最有灵气的创造力。

公众号

作品集分享Portfolio

2024年交互网页怎样设计 篇2

第一:常用产品提升用户操作效率的体现

自从360杀毒出现了一键查杀的功能后基本上所有的杀毒软件软件都采用了这个方式,用户不管杀毒的具体的工作原理,也不关心杀毒软件是怎么工作,我要的就是简单粗暴,一键操作即可。这种一键操作其实是对用户的一种“欺骗”,但是用户喜欢这种欺骗,用户只负责开始,剩下的就直接交给系统自动处理了。

第二:常用的提升效率的手段

其实,常用的提升的效率的手段可以主要分为下面几个分类:

字段合并/调整或者合并流程/删除流程三大类。

这三大类其实对应了交互设计工作的几个阶段:梳理流程,优化流程和创造流程

字段合并这种操作必然是提升了一部分效率,往往体现在填写表单上,在设计表达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进行字段的合并?我见过这样的设计表单,婚姻状态:已婚/未婚 生育状态:已育/未育。其实思考过后这两个字段完全可以进行合并成已婚未育/已婚未育/未婚未育这三个状态。

我个人可以通过产品的流程方面来给交互设计进行评定。能够熟练的梳理产品流程这是一个初级交互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梳理产品流程后进行流程的优化这个可以对应中级交互设计师;最后创造产品流程,这个能力就对应了高级交互设计师了。

在梳理使用流程方面,交互设计需要明确用户的行为路径,收集用户的使用流程,然后将用户的使用流程通过一定的工具具象化,最后分析用户行为的连续性,找出哪些流程是不合理的,降低用户效率的。

第三:人工智能时代交互设计师的机会是什么?

其实目前人工智能还是体现在行业应用上,也就是人工智能+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解决了创作流程的痛点。也就是应用更好更便捷的技术去创造流程,例如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在手机解锁应用;人脸活体检测代替了上传照片的流程操作;语音转写成文字代替了手动的键盘操作;语音交互解放了双手提供了更灵活的交互方式。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十年,交互设计师的交互设计应该不仅仅限于互联网的产品的交互,了解行业产品和人工智能的具体的技术手段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交互方式也是未来十年一个交互设计的发展方向。

2024年交互网页怎样设计 篇3

首先谢谢邀答!

关于这个问题看来是很多设计人员都或多或少存在疑问的,我也看到了题主自已的回答(题主比较皮哦)。其实题主的回答从理论层面上可以说是基本说明了两者间的区别,当然如果还要再细致的阐述的话,估计可以开堂课了!

换种思路试着来阐述UI设计和交互设计之间的区别

前面提到了关于这个问题本人之前是遇到过的,当时对于提问者的回答方式和内容与题主差不多,也是基于具体的工作内容、各自应用的设计工具(软件)等角度来进行阐述说明。不过从反馈的情况看,似乎并不理想。个人总结了一下,可能是来自如百度百科类的关于UI设计的解释:“UI”的本义是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和interface的缩写。UI设计师简称UID(User Interface Designer),指从事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工作的人。【解释摘自百度百科】

看到了吧,百度百科中将UI设计师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包含了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这三大方面,这也许就是很多设计人员纠结的UI设计与交互设计是一体的还是有区别的疑问。

于是本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对这种疑问进行阐述,可能并不准确,但可能更加直观。

交互设计相当于编剧

本人在工作放松时比较喜欢看综艺节目缓解一下自己,其中比较偏爱的就是『极限挑战』,男人帮的表现自然相当出色,但更吸引我的是节目的结构,这就是『极挑』导演严敏提出的所谓结构性喜剧。

其实现在的综艺节目都有是剧本的(像『奔跑吧』),可是从收视率和口碑上,后者明显略逊于『极挑』。个人分析就后者是将若干个游戏简单的穿插起来,没有紧密的关联性,说白点就像是一个个短笑话,看过一个笑一下(而且很多是尬笑),少看一段也不影响整体效果。而『极挑』(前4期严敏执导)则是每一期(或连续几期)就是一个故事,以喜剧片的模式来编写剧本,让成员之间、成员与现场观众在节目中互动。整体上更加连贯,就像一个侦探故事,每一处都隐藏着线索,让观众参与其中。

好,回到主题!

交互设计的工作,就如同编剧一样,将产品(如APP、网页)中需要与使用者交互的内容、模式、效果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剧本),然后交与UI设计及程序开发人员进行视觉呈现。

UI设计相当于服道化、摄像及后期制作

这个可能更好理解些,演员拿到剧本,按照剧本来对台词、走机位......但为了更好的呈现视觉效果,服装、道具和化妆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UI设计人员设计出的平面效果,如图标、背景、色调等。

同时为了增加交互的效果,还需要加入转场之类的特效,就像是摄像师在不断的变换镜头角度

......为了增加播出的喜剧效果,后期制作也少不了,就像弹幕、表情包.......

职业前景如何?

这一点就不用刻意举例了,因为现实生活中手机应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能通过一个个APP来完成。

5G时代的来临,基于网络的变革又将是一次质的飞越.......

这还不够说明UI设计的前景吗?!

工种的界线日益模糊,不要自我限制

其实比较赞同题主自答中最后的观点:作为专业的UI设计师,UI设计与交互设计应该两者兼备。

不论是作为设计人员,自我能力的提升,还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薪资,或是招聘部位已不再将工程细分,而是需要更全面的设计人员......

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是相当必要的!

关注我们,共同分享设计中的那些事!

2024年交互网页怎样设计 篇4

明确了交互设计的充分性与必要性,论证了交互设计的可被研究后,我们不经要问:进行交互设计研究和实践的方法是怎么样的?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出有效的交互设计?以及我们如何评价我们做的设计是否有效?

市面上会有很多方法,用户研究、情景化思考、线框图、流程图等等等等。这么多方法、流程,我们应该去用什么?又怎么应该去用?是否也应该质疑它们的存在意义?

我们能不能顺着一条线逻辑线来梳理交互设计的流程应该如何进行呢?

根据我们之前得出的结论:交互设计的实现手段是「构建简单有效的心理映射模型 」。那么我们便可以基于这个思路,来思考交互设计的进行流程。

一、 我们依据什么进行交互设计?

我想,做任何事情,第一步都必须明确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依据什么进行交互设计?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设计参考的标准,我们便像是无头苍蝇,东碰西撞,摸不到出口,也无法自检合理性。所以我们第一件事,便是明确:我们依据什么进行交互设计?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对象:人造系统与人。那我们应该从哪边出发去思考呢?从目的来看,我们是需要让人掌握人造物。那么,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交互设计的思考,将会比从机器的角度来的更加合理与自然。我们应该去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人造系统」。

那到底需要关注人的什么?是性别吗?年龄吗?身高体重吗?关注什么内容对我们进行设计有着最为重要的东西?有时候人的性别会影响设计,有时候人的年龄也会影响设计,那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这些因素到底起不起作用?到底是用户的哪个因素从根本影响着交互设计呢?

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进行交互设计的意义在于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削弱人造物的复杂性,使人能够快速地构建对人造物的认知。

那我们是不是从人的认知角度来思考设计就可以了?仔细分析一下,无论是性别、年龄,还是身高体重等等,这些因素其实都是影响人认知的因素。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性别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认知。而拨开交互设计的本质,也是在快速构建人对人造物的认知。如此一来,我们在关注人的时候,只要抓住「认知」这一核心即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都只是影响认知的因素。

但是,人的认知是抽象的,任何人都无法感知别人是如何进行认知的,也无法将其具象化。我们无法用任何机器来检测一个人的认知到底是什么样的。那是不是不能把「人的认知」作为进行交互设计的标准了?

所幸的是,认知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一个不完整但是却可以被检测的映射——行为。我们可以从人的一个个行为中推断出他对事物的一部分认知。这一个一个行为进行叠加,我们就拼凑出他对事物认知的全貌。表面因素往往只是深层次本质的部分映射,但是通过大量的表面因素叠加,我们便可以发现本质的真实样貌。

行为是认知的映射,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不同因素都能在某些意义上反映出行为。

因此,我们通过整理出人的不同因素模型,从模型中提炼出人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从这种模型中推测出人的认知方式,而人的行为模式与认知方式便是我们进设计参考的标准因素。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感觉这些模型都是似曾相识的。没错,人的不同因素模型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模型」,也就是 Persona。人的行为模式就是近年来各个大公司的交互设计都在使用的用户行为模型。而人的认知方式在认知心理学中有「心智模型」对应。但是在交互设计中的运用还是不常见。

因为通常来说,为满足 KPI 的设计,提炼到用户行为模型这个程度便可以了,一个有效的用户行为模型能很好地指导如何改善交互设计,满足 KPI 指标。但是如果要想做一个完全全新的交互模式, 必须从认知方式出发进行提炼。 这里最好的例子便是 3DTouch 。

那么,怎么去构建用户模型才是有效的?很显然,能通过这个模型寻找出有效的行为模式才是有效的用户模型。在这里,我认为 @Lumi 在这个问题:创建用户角色(Persona)时,如何更好的提取行为模式(Behavior Patterns),作为区分不同角色的关键信息?下的回答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我就不再赘述。根据 Alan Cooper 的描述,行为模式的提取是通过识别访问对象在各行为变量上聚集的状况来完成的,聚集在多个行为变量上的主题集群可能会代表一个显著的行为模式。私认为发现正确的行为变量是提取有效行为模式的最重要过程。在情景调查之前,通过人物角色假设(Persona Hypothesis)提出可能的行为变量,并发现可能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这些因素会作为寻找访问对象的依据之一。要建立好的人物角色假设,需要事先对目标用户的情景以及领域有足够的了解。在情景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为人物角色假设找到数据支持,验证其有效性,或提出修改或完善。如何通过数据来验证呢?本人的经验是若一个变量的某个取值的确能够作为某个行为模式的组成部分,那么研究数据在该变量上通常会出现聚集情况,可以是聚集在某个值上,也可以是聚集在多个值上而形成明显的对比,而数据分散、没有聚集出现的行为变量通常是无用的变量。在访谈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数据与假设冲突的地方,以及新的可能的行为变量。根据这些结论修改人物角色假设,并调整后续的访谈计划。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直到发现的行为模式在逻辑上可以解释,并且符合所有情景调查的结论。

而关于认知模型的部分,本人也没有人太多深入研究,在此便不露丑,期待有这方面的造诣的答主补充。

二、用户与系统的中转站:用户体验目标

当然,关注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所有人。我们应该要从「特定人群」,也就是系统需要面对的「用户」进行切入。

根据前一环节,我们拥有了对用户的整体认知,那有了这些认知之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呢?

当我们完全理解用户之后,我们便要开始考虑系统的功能以及需求限制,进行系统与用户两者的宏观沟通。但是一上手就开始画线框图出界面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因为你并不清楚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也不知道系统如何架构才是最有效合理。从细节入手吃力不讨好,从大局出发,获得合理架构之后,细化才会显得事半功倍。

正常情况下,用户在使用人造物的过程中,不会去从自己有没有掌握人造物,控制人造物这个角度进行认知,而是从人造物好不好用,功能强不强大这些角度进行认知。而这种角度的认知反映的即是「用户体验」。 换句话说,「心理映射模型」的现实映射即是「用户体验」。

因此,我们可以从体验的角度来直观衡量映射模型是否有效。那反过来,为了创建有效的映射模型,我们也可以从「体验」这个角度来限定映射模型的各个因素。 而这种限定并不是细节到按钮如何摆放,而只是呈现了用户想要得到的体验,例如「用户需要知道最新、最潮流的商品样式」、「用户能够方便地选取自己的照片」。

用户行为模式、认知模型中并不包含用户对一个产品需求,用户模型、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型只会指出老年人辨认能力差,但是并不会直接指出老年人到底需要的是一个大屏手机还是一副老花镜。因此我们需要将根据用户的信息挖掘出用户的需求,分析和构建出用户的体验目标,并翻译成信息架构、界面架构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内容。这才会成为用户研究与界面架构的过渡桥梁。

三、如何构建「心理映射模型」

「心理映射模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机接口。但是接口这个词并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它包含的功能和目的。因为除了接口本身,「映射模型」更加关注接口和功能的组织结构是否符合人的心理。

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这种映射模型就是界面设计。组织一个心理映射模型或者说界面(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分成三个环节进行,信息架构、界面架构、界面视觉。

信息架构

为什么信息架构一定是承接用户体验目标的环节呢?它一定有必要存在吗?

根据我们之前的结论,用户体验目标是零碎的设计需求。根据用户体验目标可以设计出符合该需求的功能界面,但是界面与界面之间的流程与关系却并没有被用户体验目标明确。而这个的原因很简单——用户本身并不关心系统的信息架构模式,他们只要觉得「好用」就行了。因此用户体验目标中也不可能会包含明确的架构定义。

然而一个为了达到「好用」的心理映射模型,必然会含有清晰的信息架构模式,有着符合用户思维的流程、页面与控件。因此在架构合理的「心理映射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用户体验来梳理出一个合理的信息架构:例如明确功能的优先级,功能的跳转关系,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组合方式等等。 信息架构是衔接用户体验目标和界面的架构的桥梁。基于用户体验目标,我们能够在宏观层面定义出功能的优先级和逻辑关系,整理出界面与界面的层级属性。而这非常有助于提高思考和设计信息架构的效率,同时也是为界面架构做好了非常明晰的指导框架。

界面架构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这种映射模型就是我们常说的交互原型。但是为何我们要将界面架构与信息架构分开?一方面信息架构作用于宏观层面,把控整体,界面架构作用于单个页面,关注局部。另一方面也是也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界面架构的承载形式,如 AR/VR等等,不同的界面载体会有不同的架构需求。而信息架构作为宏观框架可以始终保持不变。

从流程上来说,这一流程完成的其实是基于流程图的界面框架。在这一个程度进行思考的是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可用性,界面元素是否符合用户的直觉思维等等。 而关于界面架构如何设计,在各大网站、书籍中均有详细的范式、原则,在此不再赘述。

界面视觉

完成界面架构之后,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完成对应的界面的视觉设计。如果说界面架构是骨的话,那么界面视觉便是肉。用户直接接触的便是界面的视觉。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个人也不再多说。

2024年交互网页怎样设计 篇5

一个完整的交互设计流程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产品的五个用户体验的要素

用体验的五个层面分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五个层面自上而下地建设,具备基本的双重性、用户体验的要素和应用这些要素。

所谓战略层,即为产品目标、用户需求,通俗来讲,经营者想从网站上得到什么,用户想从网站上得到什么?

所谓范围层,即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其意义在于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够产生有价值的产品。比如,提供用户可以保存之前的邮寄地址功能。

结构层,即交互设计、信息架构层,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交互设计关注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信息架构则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重点:理解用户的工作方式、行为和思考模式。

框架层,即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层。

界面设计是用来确定界面空间元素以及位置,提供用户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它,用户能真正的接触到那些“在结构层的交互设计中”确定的具体功能。

导航设计:呈现信息的一种界面形式,提供给用户区某个地方的能力。

信息设计:呈现有效地信息沟通,表达想法,它是这个层面中范围最广的一个要素。

实现方法建议以线框图将设计信息、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放置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内在凝聚力的架构的地方。

1,通过安排和选择界面元素来整合界面设计;通过识别和定义核心导航系统来整合导航设计;通过放置和排列信息组成部分的优先级来整合信息设计。

线框图的好处是可以确定一个建立在基本概念结构上的架构,同时指出了视觉设计应该前进的方向。

表现层,即为视觉设计。

界面设计考虑可交互元素的不足,导航设计考虑在产品中引导用户移动的元素安排,信息设计考虑传达给用户的信息要素的排布,解决并弥补“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

评估一个页面的视觉设计的简单方法:终于眼睛。一个成功的设计有2个重要的特点:

遵循的是一条流畅的路径;在不需要太多细节来吓到用户的前提下,它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

所以,我们的设计师应该怎么做呢?

读懂原型图

读懂PRD。确保在需求理解上,与PM保持一致;查找漏洞。人无完人,在成熟的PM,也难免有疏漏。找出遗漏,与PM反馈、沟通;提出产品新想法。读PRD时,总会有一些产品的好想法冒出来,及时与PM和团队沟通;开始构思交互。

草图快速沟通

通过草图,快速将“产品关键流程”、“关键交互界面布局”呈现纸面,以此与PM、技术沟通至达成共识;目的是为了:

再次扫遗漏;收拢想法。这个阶段,产品设计基本定型;达成共识。确保让产品、设计、技术队要做的事情有一致的理解,PM需更新PRD、技术开始做开发准备。

Axure线框图表现产品流程、界面

包含:产品流程图、全部的页面原型。

Axure让团队对产品的理解无异议,对最终的产品有直观的了解。这个阶段,产品需求冻结。开发人员可以依据原型对UI关联较小的部分进行技术开发。

视觉设计

有前面两个“扫清障碍”的过程,这个阶段,视觉设计时非常舒服的事情。在相对完整的设计规范、控件规范的前提下,视觉包括:

风格探索;关键页面的视觉设计;关键交互动画表现(如果无法口头项技术表达动画效果时,给出一个“活的”效果,是非常直观的。

视觉素材输出、设计文件标注

每个项目最终给到开发人员的都要有效果图、标注图、切图三个文件夹。Pxcook、Markman是不错的标注工具,Cutteran、Assistor PS是很方便的切图工具。

开发后期,细节跟进

与开发跟进细节,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在我们团队,完全依靠规范作业、设计文件标注(不和开发人员说一句话),能够确保80%的交互、视觉细节能够被还原。剩下的20%,就要设计师与开发人员肩并肩坐在一起打磨了。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预留这个时间。主要包括:边距、字体、界面动画的数值微调。

猜你喜欢